close
這部其實是去年就已經上映的電影, 因為它屬於比較小眾的電影, 看過的人不多, 而我正好前幾天才在圖書館找到它的  DVD, 就把它帶回家看了。雖然已經是『舊』電影了, 但我一直想看, 看完後果然也沒有失望, 所以來寫一寫關於它的心得。

片名:  茉莉人生。(Persepolis)
片長:  小時 35 分鐘。
導演:  文森帕荷諾 ( Vincent Paronnaud), 瑪嘉莎塔碧 (Marjane Satrapi)

這是台灣版的海報, 因為我覺得台版的做得比國外的漂亮, 比較有生命力, 所以就用它了。

這部電影是伊朗女漫畫家, 瑪嘉莎塔碧 (Marjane Satrapi) 的自傳性動畫。敘述她在伊朗的成長經驗, 以及近代伊朗社會, 政治上的大轉變。

本篇文章的圖片大多是來自這裡
會對這部電影產生興趣, 是因為有一陣子台灣滿流行伊朗電影的, 我也看了好幾部伊朗電影, 對他們的社會, 以及伊斯蘭文化之下的女性生活產生了極大的好奇。伊朗文化對台灣人而言很陌生, 西方世界更是將它當成邪惡的代名詞之一。他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也許是我們難以理解的, 但是從茉莉人生這部傳記性動畫中, 瑪嘉敘述了她在伊朗的成長經歷, 她所經歷過的大革命, 社會的轉變。


電影一開始是用倒敘的手法, 成年後的瑪嘉開始回想自己的童年。(圖片來源: 請按此。)

動畫的色調是黑白的, 只有『現在式』的場景是彩色的。雖然大多是黑白的, 畫風也非常簡單, 但是並不會讓人覺得單調, 反而有一種非常平易近人的感覺。而黑白的場景中, 也善用了深淺不同的墨色來帶出立體感, 和中國山水畫的境界有類似之處。

故事從瑪嘉的童年開始, 和我們印象中的伊朗不太一樣, 其實 70 年代的伊朗是個自由又開放的國家, 而瑪嘉生長在一個非常開明的家庭中。一直以來, 父母和奶奶給她很大的自由和成長空間, 並不會抑制她的想法和言論, 也不避誨在瑪嘉面前談論政治和時事。也因此, 她自小就培養了獨立的思想和性格。總之, 她的童年算是非常自由自在又快樂的。

慢慢地, 局勢開始有了不同, 伊朗產生了大革命, 而新的當權者是伊斯蘭的基本教義派。整個社會開始有了很大的轉變:女性出門時被強制一定要帶上頭巾; 喝酒和派隊是絕對禁止的; 就連西方的流行音樂也是嚴格被禁止。

叛逆的瑪嘉。

而一向自由慣的瑪嘉, 又正好處於青春期, 她對於這些轉變和限制無法接受, 只能消極地用一些方式來表達對整個大環境的不滿:例如購買黑市的搖滾樂專輯; 在外套上耍些小花樣; 在學校裡更是時常頂撞老師。瑪嘉的父母擔心她的判逆會給她帶來牢獄之災, 因此把她送到奧地利去當小留學生。


剛出國不久的瑪嘉, 認識了一群年輕的嬉皮, 接受到了很大的文化衝擊, 進而成為他們的一份子。她過了好一陣子放縱但又卻自由自在的日子。

但當時正巧是處於兩伊戰爭的時期, 伊朗在西方變成了邪惡的代名詞, 瑪嘉也因此遭受到了許多種族歧視, 使得她不敢說出自己是伊朗人。在經歷過一次嚴重的失戀後, 瑪嘉又被房東趕出家門, 流落街頭兩個月的瑪嘉心灰意冷地回到伊朗, 回到家人的懷抱。


瑪嘉的異國戀情。

回到伊朗之後, 雖然有著家人的陪伴, 但是她再度回到那個保守又諸多限制的伊斯蘭世界裡。她仍然十分不適應這些限制, 甚至連和男朋友一起出門都是被禁止的。她們為了要能『正當』的相處, 因而匆促地結婚了。婚後, 她才發現和丈夫之間的個性不合, 在奶奶的鼓勵之下, 她離了婚, 決定再度出國讀書。

她終於明白了自己想要的是什麼。


開明的奶奶, 是瑪嘉主要的精神支柱, 每當瑪嘉有煩惱時, 總是接受她的開導。我想瑪嘉這種獨立又自主的個性, 主要是來自奶奶的啟發吧。
 
  瑪嘉本人, 和動畫裡有像嗎?
 

我看完這部電影的感想很簡單, 覺得這種伊斯蘭保守國家的女性生活, 真的是成長在自由國家的女性們難以想像的, 女權被壓榨到極端。如果從小就是接受這樣的環境, 這樣的教規的話, 應該不至於太辛苦, 但對於已經自由慣的瑪嘉而言, 她內心的掙扎和不滿是可以想像的。

而當權者利用伊斯蘭教, 強制以宗教治國, 想必是為了方便控制人民, 但宗教應該是發自內心去信仰的, 這樣才有意義呀。這樣強制全國人民去信一種宗教, 並且強制把教規壓在所有人民身上, 這樣不就失去了宗教信仰的意義?

如果您對這部電影有興趣的話, 也可以到瑪杜莎的網誌去參考一下唷。請按此進入小瑪的評論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imiMiha 的頭像
    MimiMiha

    小娜的旅遊,生活,喜怒哀樂。

    MimiMi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