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第一篇克羅埃西亞的遊記就有提到,在出發前,我只對十六湖國家公園有興趣,去其它城市只是順便,功課也懶得找。選擇古羅馬城市斯普利特只因為當地有機場,從英國直飛即可。誰知道它那完整得和現代結合的古羅馬城市讓我驚喜不以,除了人潮多到有些煩燥而以。

至於選擇西貝尼克 (Sibenik),是因為不小心在網上看到一個和十六湖國家公園有些類似,但很多人在一個大瀑布前游泳的照片,那是在克爾卡國家公園 (Kirka National Park)。因為十六湖是禁止在水裡游泳的,克爾卡公園是允許游泳的,我當下決定把克爾卡也列入景點。而附近的城市西貝尼克,也順理成章成為我過夜的點。

這篇主要先來介紹西貝尼克,先從斯普利特巴士站講起吧:

2015-09-12 06.39.10.jpg

我搭程早上七點的巴士,約一個半小時的車程。上圖是斯普利特車站。6:40 分到達時已經有很多了了。

2015-09-12 06.39.04.jpg

這台就是前往西貝尼克的巴士。排隊時,遇到一個很好心的克羅埃西亞阿姨,她不會講英文,但仍然非常熱心地比手畫腳告訴我這就是前往西貝尼克的巴士,上車後還幫我對號找位置,真溫暖。

也許西貝尼克是小鎮的緣故,一下車就發抖,八點半的西貝尼克比六點多的斯普利特還要更涼。

在巴士站先到旅客服務中心,詢問了隔天到克爾卡國家公園的巴士時刻表,以及後天到十六湖國家公園的時刻表,再到售票處買了票之後,才到旅館放東西。

克羅埃西亞真的是非常適合自助旅行,旅客服務中心的人員都講得一口非常流利的英文,售票處年紀比較大的阿姨們,用英語溝通買票也完全不成問題。


西貝尼克和斯普利特相同之處就是:

巴士站就在海港的旁邊,然後巴士站/海港走到市中心約 5~ 10 分鐘而以,非常方便,而且沿著海邊走就對了。找到了下榻的公寓,放了行李,付了錢之後就開始觀光。走出房門五分鐘之內,我就深深為這個美麗的小鎮給著迷了。西貝尼克的建築和景點,沒有非常有名、非常特別,可以讓人說嘴的地方,整個小鎮就是非常迷人,可以把整個人的魂魄都吸走了。超級驚喜,我把這個小鎮只當做是前往十六湖的中繼站,只當做是一個過夜的地方,兒它帶給我的驚喜不亞於十六湖國家公園。

簡單說一下西貝尼克的歷史背景:它是在達爾馬齊亞 (Dalmatia) 海岸少數沒有被羅馬人和伊利亞人 (Illyrain) 所佔領過的地方,它主要是在11 世紀時,由克羅埃西亞國王比塔爾四世 (Petar Kresimir IV) 開始發展的,因此西貝尼克的舊城區具有克羅西埃西亞的特色,有著彎彎的小巷以及小小的房子;而沒有羅馬古城那種雄偉的氣魄。

不囉唆來介紹景點:

比塔爾國王的雕像 (Petar Kresimir IV)

比塔爾國王是開始發展西貝尼克的國王,在西元 1066 年時,在他的統治下,西貝尼克達到全盛時期。

webDSC09127.jpg

聖方濟教堂 (Church of St. Francis)

webDSC09133.jpg 

教堂在比塔爾國王雕像旁邊而以,它是建於 1229 年的聖方濟修道院,但當初所建的部份大部份都已經被毀掉了,現在所看到的教堂,有一部份是在 16 世紀時重建,另一部份是在 18世紀時根據巴洛克風格而重建。我沒有進去參觀,因為事前沒做功課,而且它的外觀其實不起眼。寫網誌時補做功課覺得有點可惜,因為內部是用許多繪畫裝飾的呀。

webDSC09140.jpg

webDSC09139.jpg 

教堂前面有個長型的小花園,有兩個噴水池。照片看起來不怎麼樣,但整體的意境還滿美滿悠閒的,很多當地的老人家在這兒散步曬太陽。


 

webDSC09153.jpg 

webDSC09163.jpg

身上帶著地圖但沒仔細看,憑著旅人的直覺,讓雙腳決定要去哪裡,不知不覺往高處走,竟然走到了我在西貝尼克最喜歡的景點。旅行團大多數是不會來這個點。

約早上 11 點,氣溫也攀到了 30 度,頂著豔陽一路爬坡登頂,也沒有覺得太熱太累,覺得自己的熱帶體質真適合這樣子趕路走透透呀。相對的,冬天就對我而言很難熬。

webDSC09160.jpg 

看到了 Kastel SV. Miholi 的路標以及城堡的圖示,旅人的直覺告訴我這是重要的地標呀。就順著它一路走。在補做功課寫網誌時爬了很多文,發現來過這個城堡的人很少,甚至有人順著路標走,怎麼也找不到城堡。更讓我覺得這個城堡似乎有奇妙的魔力,會挑選它的旅人。其實整個克羅埃西亞都給我這種感覺,它和印度一樣會挑選自己的旅人。機緣到了才能成行。

正式介紹:

聖麥可碉堡 (Kastel Sv. Mihovil)

webDSC09169.jpg 

聖麥可碉堡的門票,只有 35 庫納,合台幣約 175 元,比起東歐南歐各景點動輒 10 歐 20 歐的票價,這價錢真是佛心。太愛克羅埃西亞親民的物價了,有點自私的希望它永遠不要成為觀光大國,這樣一來物價會漲,也會失去了在西歐南歐各大國所沒有的純樸氣息。

webDSC09204.jpg 

webDSC09207.jpg

 

webDSC09178.jpg

碉堡本身很小,建築沒有特色,室內是個很小型的博物館,裝潢得很現代很新,洗手間也很新很「高級」,爬坡爬到氣喘噓噓滿身汗,上個洗手間,坐在博物館裡吹一下冷氣,補充水份,是自助旅行者的小確幸。

聖麥可碉堡,在古早時期是防禦的功能,居高臨下以觀察敵情,如今提供遊客超級棒的景觀,一覽整個城鎮,以及臨近的達爾馬齊亞海岸。

webDSC09183.jpg 

webDSC09194.jpg   

webDSC09226.jpg 

webDSC09228.jpg

webDSC09214.jpg

webDSC09229.jpg 

webDSC09225.jpg 

好美,好美,好美。這些照片完全呈現不出原景十分之一的美,除了美和感動,沒有語言可以形容了。連鄰近的海灣和島嶼都一覽無遺,就這樣在這兒拍照,呆呆的看風景,就待了一個小時。而且這兒的遊客真的很少。很感動、原先只是把西貝尼克當成前往十六湖的中繼站; 前往克爾卡公園的過夜地點;連做功課的意願都沒有,在無心插柳之下讓我發崛到這麼美的寶藏。我的心整個都遺落在這座城鎮了。

出了碉堡沿路亂走,感受到石頭路、彎延小巷弄的東歐古早味,時光彷佛停止了。

 

webDSC09236.jpg 

貓咪都懶洋洋的。

webDSC09244.jpg 

某間紀念品店前面的裝飾品。這樣真的比寫著店名的招牌有創意多了。

webDSC09245.jpg

webDSC09243.jpg 

西貝尼克這城鎮是延著山坡建的,要爬上爬下,而且石版路走多了也容易累。強力建議穿好走的,底部有充份保護的鞋子。我穿不是很優雅不是很淑女的運動涼鞋,但是超好走的,也防滑。


克羅埃西亞共和廣場 (Trg Republike Hrvatske)

webDSC09253.jpg 

webDSC09338.jpg

共和國廣場在世界文化遺產,聖雅各大教堂的正對面,它的地點正處於西貝尼克的正中心。圖片中這優雅又復古的建築,是建於 15 世紀的老敞廊(Gradska vijećnica),它原本是市政廳的所在地,而現在是餐廳和咖啡廳。看起來很貴的樣子,以地點而言來判斷,應該也不便宜,顧客也非常少,當然不會踏進去。

廣場上立著建築大師喬治達爾馬齊亞 (Juraj Dalmatinac) 的雕像,它是設計聖雅各大教堂的建築師,但是非常遺憾的是,他在教堂還沒有完成之前就已經過世了,無法親眼目睹自己最偉大的傑作完成。

webDSC09258.jpg 

上圖就是建築師 Juraj 的雕像,它的作者就是克羅埃西亞最偉大的雕刻家伊凡‧梅什托維契(Ivan Meštrović,1883-1962),斯普利特的教皇寧斯基(Grgur Ninski)雕像的同一位作者,難怪覺得這兩個雕像的風格很類似呢。請按此閱讀斯普利特的遊記、關於教皇寧斯基雕像的簡介和照片。


聖雅各大教堂 (Katedrala sv. Jakova)

登登登登~~~~~~~ 西貝尼克最有名的地標,身為世界文化遺產的聖雅各大教堂終於登場。

webDSC09332.jpg 

webDSC09336.jpg

這裡就比較多旅行團了。

教堂建於 15 世紀,融合了文藝復興和哥德式風格,總共耗費了一個半世紀,才在西元1555年建造完成,教堂的建造沒有用到任何木頭,全部是以白色石灰岩打造而成。它是世界上最大的,純粹用石頭建造的教堂,石材來自以產白石聞名的布拉曲(Brač)、科楚拉(Korčula)等島嶼,以及拉布島(Rab)的紅色角礫大理石。由於建築時間太長,整個過程像是接力賽,在初期,它是由義大利籍建築師主導,以哥德風來建造; 到了 1444年之後,由克羅埃西亞建築師喬治達爾馬齊亞 (Juraj Dalmatinac)接手,他就是廣場上那座雕像的本人。喬治達爾馬齊亞接手後改用文藝復興風格來建造教堂,完成了側廊獅子門、後堂的71顆人頭像、柱頭及洗禮堂。在喬治達爾馬齊亞往生後,由尼古拉‧佛羅倫斯(Nikola Firentinac)接續完成側廊祭壇、圓頂、筒形拱頂;1505 年之後,終於由巴托羅米歐( Bar tolomeo)和賈科莫(Giacomo da Mestre)接手完成整座教堂。

聖雅各教堂在建築史上創造了獨特的一些點:

它的牆壁、筒形拱頂和圓頂,全部都是由特殊技術把石塊組合起來,這在 19 世紀以前的歐洲是創舉,因為當時只能用木頭及磚塊去組合。而喬治達爾馬齊亞卻革命性地使用石材做出精準的組合。這也是聖雅各教堂被封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原因。在 1991至 1995 年,大教堂的內部受到戰爭而有所毀壞,但經過各國的專家努力的修復,到西元 2000年,聖雅各大教堂修復完畢而且榮登世界文化遺產之林。

webDSC09278.jpg 

webDSC09280.jpg

webDSC09282.jpg 

教堂大門的建築風格是屬於哥德式的拱門,門上是米蘭雕刻家波尼諾(Bonino)的作品「最後的審判」。拱門上的雕像是12使徒,毀損嚴重,有一部份是後來修復的。

webDSC09248.jpg 

webDSC09250.jpg 

圓頂和拱頂是由尼古拉佛羅倫斯所建造完成,屬於文藝復興風格,圓頂基座有三座主要雕像,面向廣場的是聖米迦勒(St.Michael)。圓頂的基座有 16 扇窗戶,以壁柱隔開; 而圓頂是由一片片的石板所堆疊而成,最後以拱頂石作收; 3座筒形拱頂也是由一片片石板堆疊而成,這種技術在當時的建築史上是創舉,它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真是當之無愧呀。

webDSC09281.jpg

這個銅門總共有兩扇,雕刻的是聖經故事。

webDSC09249.jpg

面對共和國廣場的側門,名為獅子門。

webDSC09337.jpg

webDSC09254.jpg 

獅子門很好認,門口有兩座石獅子,出自米蘭雕刻家波尼諾(Bonino)之手。

教堂內部我沒有進去,因為當時裡面有人在做彌撒,要到下午三點才結束,我在門口看了一下內部,我對教堂的內部不是有太大的興趣,因為在歐洲各地看教堂,對於內部看到麻斃了。於是就懶得再特地走回來參觀。

哈哈,沒想到小小的西貝尼克,歷史和古蹟找起資料來,寫起來比斯普利特還要累,就先寫到這裡吧。下集待續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imiMiha 的頭像
    MimiMiha

    小娜的旅遊,生活,喜怒哀樂。

    MimiMi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